1. 我国 X-CT 的发展现状
我国生产 X-CT 的企业主要有沈阳东软医疗 系统有限公司、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、深 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、明峰医疗系统股 份有限公司等。东软医疗从 1998 年自主研发了 我国第一台国产 CT 机至今已近 20 年的发展历 史,目前在我国国产 CT 的研发中仍处于领先地 位,2012 年其自主研发的中国首台 64 层螺旋 CT 成功问 世,2015 年,NeuViz 128 排螺旋 CT 获 得 CFDA、FDA、CE 等多方认证。128 排 CT 也 是目前国产 CT 的最高水平。上海联影医疗科技 有限公司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公司,引进了大量 的国外高尖端人才致力于 CT 技术的开发,在 16 排 CT 产品推出一年内直接跨越式推出 128 排 CT。 深圳安科和明峰医疗目前已上市产品为 16 排 CT, 正致力于 64 排 CT 的研发和注册阶段。
2. 趋势分析
制约国产 CT 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核心技 术,核心技术受制于人,限制了产品的研发和 更新换代的能力,也大大增加了成本。CT 的核 心技术包括探测器、X 光球管、滑环和数据传 输、采集系统以及图像重建算法。国产 CT 的发 展趋势就是紧密围绕制约我国 CT 产业发展的技 术瓶颈,重点是突破低成本高性能稀土闪烁以及 阵列设计制造技术、模块化并可扩展的探测器技 术、高通道探测器数据采集专用集成电路 ASIC 芯片设计制造技术、大功率 X 线球管设计制造技 术、高速滑环设计制造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,以 及能谱成像算法和校正技术等关键嵌入式软件研 发。“十三五”期间计划实现整机产品中的主要核 心部件国产化,同时,可以研制生产高清大容积 医学 CT 系统,具有一次扫描覆盖任何器官功能, 整机系统扫描时间不大于 0.2s,扫描范围不小于 16cm,X 射线管热容量不小于 8MHU。 2.1 探测器 CT 探测器是 CT 数据采集系统中 A/D 转换的 核心部件,它直接接收 X 线束穿过被照物后的光 等辅助设备 [2]。探测器的闪烁体材料的作用是将 X 光转化为可见光,然后将可见光输送给发光二 极管,好的闪烁体材料应体现在转换效率高且余 晖短,X 射线的利用率高,目前主要的购买厂家 为东芝和日立的 GOS 闪烁体材料。ASIC 芯片的 功能是将光电二极管传出的模拟电子信号进行处 理并转换成数字电子信号,然后传送到计算机进 行图像重建,ASIC 的噪音、线性度、功耗、动 态范围、采样速度等决定了 ASIC 的性能,目前 主要的购买厂家为 ADI(Analog Device Inc)和 TI(Texds Tnstruments)。国际一线的品牌厂家都 一直保持高投入进行探测器的研发与提升。GE 公司采用的是 Hilight(掺铕的氧化钇钆透明陶瓷) 和 Gemstone(宝石)两种稀土陶瓷探测器,其中 宝石材料是目前先进的医用 CT 探测器材料,同 时,GE 公司最近研发的 Vyper ASIC 芯片具有功 耗低、噪音低、显性好等优势,与光电二极管直 接耦合,提高了集成度,降低了噪音。西门子拥 有自己的 GOS 高速稀土陶瓷探测器生产线,有 较强的材料研发实力,其使用 AMS 的 ASIC 芯
子信号,通过其自身的特性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。 片于 2011 年推出了 Steller 探测器,号称有非常
一个典型的探测器包括介质(如闪烁体等)、光电 转换阵列和电子学部分,此外还有准直器、电源 低的电子噪音和信号串扰,但同时出现温度控制 和探测器模块寿命缩短等问题。飞利浦近几年在
. 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|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13
专题 · 放射 Thematic Forum · Radiation 探测器新技术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,在三维准 子之间进行操作指令和大量数据的传输 [4]。数据 直器、ASIC 以及 DAS 电子系统集成上有竞争力, 传输对滑环带宽的要求非常高,数据的传输带宽 但必须依赖日立提供的 GOS 陶瓷。在探测器方面, 必须达到 20~40G/s 左右,目前国产的滑环带宽
国内生产企业目前只有组装集成的能力,没有 生产闪烁体材料以及 ASIC(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)等核心部件的技术和人才,局 限于购买国外厂家的材料和芯片进行组装。 2.2 X 线球管 CT 的运行需球管在大功率情况下连续长时 间扫描,其对产生射线的球管要求非常高,为此 CT 球管从固定阳极发展到旋转阳极,阳极散热从 辐射散热到直冷式散热。CT 球管的主要性能指 标是热容量和散热率 [3]。多层螺旋 CT 所用球管 热容量通常在 3MHU 以上。由于 CT 球管研制开 发成本较高,同时与整机密切融合,而国内高热 容量球管的研制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,目前国产 CT 不得不长期从国外购买进口球管,主要的进 口球管供应商有 Dunlee 和 Varian,均有能力生产 8MHU 的球管。GE、飞利浦、西门子均拥有自己 的球管,GE 生产的 64 排 VCT 的热容量已达到 8MHU,飞利浦生产的 iMRC 球管具有 120KW 的 功率,支持转速 220rpm,使用螺旋槽轴承,液态 金属润滑,散热效果好,号称等同于 30MHU 的 热容量,西门子生产的 Stratan 球管和 iMRC 性能 类似。随着国内各大医院 CT 的普及,其需求量 越来越大,国内迫切需要研制高热容量的 CT 球 管。目前国产 5MHU 的 CT 球管主要技术指标达 到设计要求,下一步还需经过 CT 机长期使用以 检验其可靠性和稳定性。“十三五”期间将重点研 发 8MHU 热容量 100kw 的大功率球管。 2.3 滑环和数据传输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出现了滑环技术,去除 了球管和机架之间的连接电缆,解决了球管在旋 转运动过程中电缆缠绕的问题,实现了球管 - 探 测器可以单向连续旋转的功能,大大加快了扫描 速度。所谓滑环技术,是指 CT 机的运动部分和 固定部分采用炭刷 - 滑环接触的连接方式,工作 时,滑环将电从供电系统供给转子,并且在定转 一般不超过 10G/s。高速滑环的供应商主要是德 国 Sliefring 和美国的 Moog 公司,德国的 GAT 公司也有一些比较低端的产品。近几年国内也 有一些公司致力于研发 CT 的滑环技术,深圳晶 沛电子有限公司目前可定制 0.5~3 米内径,传输 100bit 高速数据信号、1000M 以太网、光纤信号等, 2000VAC 高电压,500A 大电流的 CT 滑环。中科 院苏州医工在光传输滑环的研究上取得了较大进 步,并且研制了能够用于 CT 的滑环样机。 2.4 采集系统和图像重建算法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,在实现国产 CT 高速大 容积采集数据的同时,扫描范围的扩大将带来严 重的图像质量问题,主要的技术难点体现在三个 方面:第一,散射的增加造成图像伪影和噪音; 第二,锥束效应使得扫描范围的两侧(Z 方向) 图像质量变坏;第三,足跟效应导致 Z 方向 CT 值的不一样。因此,图像重建必须解决锥束伪影 和散射对图像造成的影响,使图像质量达到设计 目标;解决心脏运动给图像造成的运行伪影;基 于系统噪声模型的边缘保持约束项,解决迭代重 建图像中的斑块状伪影及过度平滑现象;低剂量 条件下的投影域能谱数据分解方法,能够进行单 能量成像和物质化学组成鉴别,能够实现高速大 容积 CT 的空间分辨率 141p/cm,重建速度大于 30 帧 /s。此外,能谱 CT 成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, 目前能谱成像的方法有 GE 公司的高低压瞬切、 西门子的双源双探测器、飞利浦的双层探测器以 及东芝的二次不同能量的扫描。通过自主研发能 谱成像算法形成我们独特的能谱技术,达到多物 质能谱成像,实现灵活的多物质定性和定量,病 灶早发现、病灶性质鉴别、肿瘤同源性鉴别、疗 效评估、血管显微成像和低剂量成像,同时还能 消除射线硬化尤其是骨硬化带来的伪影。 3. 小结
未来 CT 机的发展方向为容积 CT、能量 CT 和低剂量乃至无害 CT。容积 CT 要求探测器越来 越宽、机架转速越来越快、X 射线球管热容量越 来越大。目前东芝已研制生产 640 层的 CT。能 量 CT 要求探测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越来越高、X 射线的可变性越来越高,能量将成为除密度外的 第二 CT 诊断元素。低剂量乃至无害 CT 要求探 测器的灵敏度越来越高同时后处理软件功能强大。 国产 CT 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。
|